服務熱線:400-616-7110


仲景故事
東漢年間,南陽有個府臺,他干了很多壞事,人們氣恨他,巴不得找個出氣的機會。
這年,府臺的女兒有病了,一連幾個月,遍求名醫(yī),也治不好病。這天,府臺派家人去請張仲景,來給女兒看病。那陣子,傷寒病正游行,張仲景每天早出晚歸,到鄉(xiāng)下給老百姓醫(yī)病,只有兒子在家。他們就把張仲景的兒子請了去。
張仲景的兒子常年隨他學醫(yī),也是個知名的郎中。他來到府衙,詢問了小姐的病情,府臺夫人沒張嘴,淚就先落下來
張仲景年輕的時候,在醫(yī)學上就有了名望。但他仍勤奮好學,四處查訪名基,登門求教。
這一年,張仲景的弟弟,要出外做生意,臨行時說:“哥哥,我這次要出遠門,你給我看看,日后有沒有大癥候!”
哥哥給弟弟撫了撫脈,說:“明年只怕你要長個搭背瘡!”
弟弟驚訝道:“哎呀!常聽你說,瘡怕有名,病怕無名,長個塔背瘡,我眼看不見,手摸不著,怎么治呀?”
張仲景說:“不要怕!我給你開個藥單,
有部研究琴的古書,叫《古琴疏》,里面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:張仲景有一天到桐柏山去采藥,有一老年人來求他看病,張仲景診察了這位老人的脈搏后,很驚奇地說:“為什么你這手腕現的是獸脈呢?”老人便告訴張仲景說:“我并不是人,是這澤山里地老猿猴?!敝倬氨阍谘锶〕鰞深w丸藥給它,老猿猴拿去一吃就好了。
中年時期的張仲景醫(yī)術高超,樂善好施,漢靈帝時被推薦為孝廉,東漢建安年間官至長沙郡太守。當時由于等級觀念森嚴,官不得入民宅,逢每月初一、十五,張仲景不再升堂問案,而脫下官服坐在衙門大堂之上為百姓免費看病。久而久之,四面八方的群眾逢每月的初一、十五便都到衙門大堂上找張仲景看病,這樣就留下了“坐堂行醫(yī)”的千古佳話,現在的醫(yī)院、藥房多冠以“**堂”,就是為了紀念張仲景坐堂行醫(yī)診病的美德而衍化而來的!千
為緬懷張仲景的豐功偉績,弘揚濟世救人的傳統(tǒng)美德,宛西制藥建成了醫(yī)圣山游覽區(qū),并在醫(yī)圣山上設立張仲景石雕像以供拜竭紀念。2005年9月21號上午10時,宛西制藥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領導、專家及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單位共計500余人齊聚醫(yī)圣山,準備為醫(yī)圣像揭幕。當時,天空大雨傾盆,覆蓋在醫(yī)圣像上的紅絲綢因雨淋久揭不下,眾人只得上香叩首鞠躬,在三鞠躬后,紅絲綢伴隨著一陣忽然出現的熱風和天空隱約出現的彩